励志美文网 - 美文欣赏,散文精选,心情故事,心情日记,励志文章,心情日志,句子精选,图片欣赏,心情说说 - www.lizmw.com

生命最初的体验

www.lizmw.com 55条

  对于生命最初的体验,是在我的少年时代。那时刚好是夏季,老师组织我们去游泳。等到我们上岸时,却发现少了一个同学,而且是班上个子最大,也是最善于游泳的同学。随着我们凄厉的哭喊,村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。但最后捞上来的,还是一具苍白的尸体。一个刚刚还是活泼生动的生命,就这样在波浪起伏之间湮灭了。而在这之前,我还以为生命是永恒存在的呢。

  从那以后,我才慢慢懂得,这世上有许多珍贵的东西,但最珍贵的莫过于生命;如果没有生命,一切都将不复存在了。这就是我童年时,对生命的最初体验。因此,虽然我也读过一些佛典,也懂得一切皆空等出世的道理,却觉得很难运用到实际生活里来。对于象我这样想着入世,又向往佛道的人,总不免带来一些困惑,以致难以超脱。这也许,和我早期的生命体验有关。  

  不过,即使在佛经里,也有关于生命体验的求证。维摩经中有记述,维摩诺问文殊菩萨道,何等为如来种?文殊菩萨说,有身为种,无明有爱为种,贪、嗔、痴为种,四颠倒为种,五盖为种,六人为种,七识处为种,八邪法为种,九恼处为种,十不善道为种。以要言之,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,皆是佛种。一切烦恼,皆是佛种,那么,人生的悲欢离合,便是佛性的集中体现了。 

  文殊菩萨还进一步说道,是故当知,一切烦恼,为如来种。譬如不下巨海,不能得无价宝珠,如是不入烦恼大海,则不能得一切智宝;譬如高原陆地,不生莲华,卑湿淤泥,乃生此华。在这里,人世间烦恼的意义,被充分得到肯定了。因为有多情多欲的身体,有愚昧,有情爱,有烦恼,才能生出佛法来,才能生出如来的种子。也就所谓若有缚,则有解;若本无缚,其谁求解哉? 

  这也许和那些高僧所宣讲的佛法,有很大的区别。但是,这才是生命真实的体验,才是佛法在人间的体现。我想,古代禅师所说的,吃饭睡觉皆为禅,也应该是同样的道理。一个人应该从平凡的生活,去体会生命更深的意义。因为生命,是由轻薄短小的历程所组成的。所谓命光不空过,只有通过体验再体验,而且是更为深入的体验,才能到达彼岸的智慧之路。 

  就算是那些高僧,他们的修行得道,也都是源于对生命的真实体验。林清玄就认为,高僧并不是生来为僧的,更不是生来就是高僧。他们几乎都是在生命的行程中,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哀伤烦恼、挫折痛苦,才愤而出家为僧,苦修佛道的。可是,当他们遁入空门之后,就再也不敢触及尘世曾有的经验,更不敢用俗世的经验,去为人间信众们证法,确实是一件憾事。  

  林清玄讲到有一位僧人,他本是一所著名大学的毕业生,因为爱情受挫,顿觉人生茫然,而遁入空门。提到过去的生命经验,还忍不住两眼滋润。他含着泪说,离开众生,就没有个人的完成;离开个人,就没有众生的完成;离开情感,就没有生命的完成;离开生命,也就没有情感的完成。从他的泪眼中,可以清楚地看出,在他的心里,有着一颗如来悲悯的种子。 

  因为,只有不畏惧情感的人,有生命真实体验的人,才能映照出佛法的道理来。无明如是,有爱如是,一切烦恼皆如是观。生命本身不会自然显现意义,而实现价值的;生命需要体验,只有个体的用心体验,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真实与价值。弘一法师是一位经历人生繁华与沧桑之后,而皈依佛门的才子,在圆寂之前,他留下的绝笔题词是,悲欣交集,充满了重重玄机。 

  有关他临死前的描述,也许可作为他绝笔的注脚。二十三日示现些微疾病,拒绝医药及探问。二十七日绝食,二十八日写遗嘱,交代妙莲法师负责后事。九月一日,在一张纸上写著悲欣交集,交给妙莲,并嘱咐道,如在助念时,见我流泪,并非留恋世间、挂念亲人,而是悲喜交集所感。说完话,仍默念佛号。待四日戌时,弘一在大众念佛声中,安详地往生了。 

  应该说,弘一法师的绝笔,充满了对生活的感念,对生命的感慨。他在回答好友夏丏尊,关于为何抛下妻儿的提问时曾说过,人世无常,如抱病而死,想不抛,也做不到。就是在临终前,他还叮嘱弟子,如在助念时,见我流泪,并非留恋世间、挂念亲人,而是悲喜交集所感。我想,在弥留之际,弘一法师必定流泪了。那悲喜交集的内心纠结,不就是他对生命的无限感念所致么?  

  有人认为,象弘一大师这样高山仰止的修道者,应该写下无悲无欣之类的绝笔,或者什么都不要写,只留下干干净净的空白。但是,他还是自然地流露了真实的感念。实际上,他虽然远离尘世有形的禁锢,却似乎未能超脱尘世的,内在情绪无形的追随。不过,弘一法师的悲欣,早就是一种大悲欣,正是大慈与一切众生乐,大悲拔一切众生苦。自然,也包含他自我所体验的悲喜。  

  修行得道的人,大都是心灵感验丰富的人,也是内心高度自由,人生欲极强的人。就象丰子恺所说,人的生活,可以分作三层:一是物质生活,二是精神生活,三是灵魂生活。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的满足,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的熏染,灵魂生活就是宗教的皈依了。而弘一法师,正是这样一种人。也许他对于妻子儿女决绝的无情,正是他最大的有情,体现的是广博无边的慈悲情怀。 

  历来佛家都说,心即是佛,佛即是心,都是强调心的感念。就是说,俗世的生活是生命的体验,而修行学佛,也是一种生命的体验。只要有一颗平常心,就可以在入世与出世之间,在生与死之间,转动自如,来去自由。当我们那感悟的心灵,可以和诸佛平等的时候,也是自我和众生同体的时候,也就可以获得生命的最高体验,就自然会感到必有高僧,在心里同住了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