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主任找到她的那天傍晚,夕阳正好。他们并肩站在教学楼顶层的天台上,看着日落的余晖笼罩在整个校园。忆寒说,那一次是她上高三以来第一次有想哭的冲动。“别有包袱,如果最后这一个月情绪没有太大波动,考上清北没问题。”“嗯”“喜欢哪所学校?”“北大吧,那里有我很多的朋友,还有”忆寒迟疑了一下继续说:“还有我一直以来的梦想。”老师轻轻拍了拍她肩膀,笑着对她说“我们都相信你。”
“三年了。我时时刻刻不敢忘记它。每一次刷题从深夜刷到凌晨,每一次考试遇到瓶颈期,每一次挂着点滴背政治,每一次做英语完型做到嚎啕大哭。可我真的不敢停下,更不愿停下,哪怕是周末,过年,或者是耳朵因为疲惫而一次次发炎,受不了任何声音的时候。我都挺过来了,我只是想离它更近些啊。”忆寒说“那时,我真的拼尽了全力。”
(五)
2015年6月,正值高考。高考的前一天晚上,忆寒在日记本上写下了《燕园情》中那句经典的结尾:眼底未名水,胸中黄河月。
清秀的字迹在灯光的反射下格外耀眼,她想这最后一战一定要打得漂亮。然而当语文考试结束时她就已经知道,自己要和北大彻底地说再见了。高度紧张的状态让她忘记了填涂答题卡,最大的优势变成劣势,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她手足无措。此后的几科,也一落千丈。“我都在怀疑生命的意义”,她在日记里写到。
然后消失了很长时间。
(六)
2016年5月,忆寒十九岁。她坐在我的对面,平静的讲完了过往。“那现在呢?”我小心翼翼地提着这个些许沉重的话题“你还爱着它么?”她没回答,讲起了高考之后的故事。“成绩出来之后,我挣扎了很久才接受了事实。为了改变那时的状态,我用了整个七月的时间旅行。爬山,看海,听鼓浪屿的涛声,在山谷里呐喊和宣泄心中的不满。一路下来,似乎很多事儿自然而然的就随着时间淡忘了。而高考的那些心结,也渐渐地不再明显。”她搅动着杯子里已经凉了很久的咖啡,继续说“曾经,我以为我需要做的是把我的人生勾勒地尽善尽美,然后按照那样的脚本向前走去。在上大学的那个夏天之前,我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努力着。而现在的我才越发明白,人总是要先去体验、先去感受,先去把波澜壮阔和风平浪静都经历过,才会有底气做出最终的选择。”“那未来呢?”我问,“你的打算是什么?”“回北大,读研。”那一瞬间,我似乎在忆寒的眼睛里看见了光亮。又或许,是阳光反射到镜子里的光芒太耀眼了吧,让我产生了错觉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