雕刻时光里放着这首歌,我面对着忆寒。她是喜欢这首歌的。她曾是他们的粉丝,很狂热的那种。可也许是我看错了,当再次提到他们的时候,她眼里却不再有光。我轻搅着咖啡,抬起头看着她平静的找不到一丝多余神情的面庞,等着她把故事讲下去。
(一)
2005年6月,忆寒八岁。那是她第一次听妈妈说北大的模样。妈妈把它描绘的好美好美。春天未名湖畔的依依杨柳,夏季满池满眼的白莲飘香,秋日银杏铺满的金色小路,冬来大雪点缀的巍巍红楼。妈妈说,那个叫做北大的地方,有博雅塔,有未名湖,有亚洲最大的图书馆,有中国学术界的最高权威。。。。。。那时,她还只是个孩子,只是觉得大学是个很远很远的未来。她甚至不能理解,为什么哥哥当年考上北大竟会引起整座小城的关注。“那一定是个很棒很棒的学校,是个所有人都喜欢的地方。”她想,“嗯,一定是这样。那以后我也去北大读书好了。”后来,妈妈问:“忆寒,长大以后你要去考哪所大学呀?”“北大!”忆寒的眼睛里闪烁着童真。妈妈笑了。
(二)
2008年8月,忆寒十一岁。这一年,她小学毕业,恰好与奥运不期而遇。毕业典礼后,妈妈带忆寒去了北京看奥运。偌大的水立方内外写满了英文标语,各色人种在这里聚集,说着她并不熟悉的语言,忆寒说,那时的她心底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。“妈妈,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在讲英语啊?”“因为英语是国际语言啊。”“那汉语呢?”“还不是。”“我一定要让汉语成为和英语一样的国际语言。”忆寒握了握拳头。妈妈摸了摸她的头,低头给了她一个微笑。比赛结束,她们去了北大。她终于看见了妈妈口中描绘过无数次的校园,比图片还漂亮的一塔湖图,庄严肃穆的图书馆,古香古色的五院,被阳光照成金色的燕南园……牵着忆寒的手,妈妈告诉她:“这里有全中国最好的中文系,如果你想让汉语变得强大,就一定要学好中文。”“嗯,妈妈,我要考中文系,而且一定是北大的中文系。”那时,北大就像一颗种子,在她稚嫩的心田里种下,生根,发芽,渐渐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。
(三)
2014年7月,忆寒十七岁。升入高三之前,她独自去了北大。她说,那些年她总能隐隐约约的看到博雅塔顶的那盏灯光。在北大的那段日子,她和朋友一起在静园的草坪上勤耕雨读,一起看黄昏时分未名湖畔的夕阳,一起坐在图书馆的落地窗旁研读着古今故事,一起去附近的咖啡馆里听北大土著唱的歌谣,她依稀记得有一个姐姐用极高的还原度唱了王菲的流年……离开北大时恰逢一个下雨的午后。在东门的地铁口,朋友对她说:“忆寒,加油。期待一年后你能成为这个园子里的一员,我想它会帮你实现你的梦想。”她点头,用力地抱了抱身边的那个人,眼里闪着泪光。回家的火车上,忆寒在日记本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:“就要离开北京了,我希望一年后能带着梦想回来。我喜欢北京,更喜欢燕园。如果可以我希望它成为我的第二个家。”
(四)
2015年5月,忆寒十八岁。
高三三模考试,她以672分的成绩又一次拿到了应往两届考生的第一名。老师们说,不出意外她将是这座小城五年后又一个走进清北的学生。
发表评论